
26
2022
-
05
清廉國企|清廉說01期——兩袖清風,正氣行端
清廉說
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,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,構建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的有效機制。
——《中國共產黨章程》
清廉說·01期
兩袖清風,正氣行端
“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”。中華民族的悠久長河中,蘊含著豐富的清正廉潔文化。儒家經典《周禮·天官·小宰》里用“六廉”作為考核官吏政績好壞、裁斷高下優劣的標準;歷朝正史為清官立傳,司馬遷撰《史記·循吏列傳》,開中國正史《循吏傳》之先河;《九章》傳世“蘇世獨立,橫而不流兮,秉德無私,參天地兮”。中華文化中的廉潔基因,潛移默化地強化中華民族崇廉尚潔傳統,推動人們不懈追求廉潔政治目標,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、建設先進政治文化、營造良好政治生態提供豐富營養,更有以身踐行這種文化精神的很多優秀歷史人物,為人們世代相傳。
“千錘萬鑿出深山,烈火焚燒若等閑。粉骨碎身渾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間。”
《石灰吟》這首七言律詩借吟石灰的鍛煉過程,表現了不避千難萬險,勇于自我犧牲,以保持忠誠清白品格的可貴精神。而其作者明朝名臣于謙,也身體力行踐行著清廉為官的信念。于謙出生于一個世代為官的家族,少時便以民族英雄文天祥為榜樣,立志忠肝義膽,報效國家。入仕后嚴以律己,生活節儉,對官場腐敗更是深惡痛絕。明朝正統年間,太監王振掌權,肆無忌憚招權納賄,百官大臣爭相獻金求媚。每逢朝會期間,進見王振者,必須獻納白銀百兩。而于謙每次進京奏事,從不帶任何禮品。有人勸他說:“您不肯送金銀財寶,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?”于謙瀟灑一笑,甩了甩他的兩只袖子,說:“只有清風。”還特意寫詩《入京》以明志:“絹帕蘑菇及線香,本資民用反為殃。清風兩袖朝天去,免得閭閻話短長。”這是成語“兩袖清風”的由來,也是于謙反腐倡廉決心的生動表現。《明史》亦稱贊其“忠心義烈,與日月爭光”。
——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克己奉公、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
上一頁
艾草風搖 粽葉飄香 端午安康
下一頁